現(xiàn)在位置:主頁 > 教育 > 我的母校--武漢科技大學

我的母校--武漢科技大學

作者:編輯 ? 時間:2018-05-05 ? 瀏覽:人次


云圖片

學校校名:學校校名歷經(jīng)工藝學堂、湖北中等工業(yè)學堂、湖北甲等工業(yè)學校、漢陽高級工業(yè) 職業(yè)學校、武昌高級工業(yè)學校、中南鋼鐵工業(yè)學校、武昌鋼鐵工業(yè)學校的傳承與發(fā)展,1958年組建為武漢鋼鐵學院,1995年組建為武漢冶金科技大學。

1999年4月28日,根據(jù)教育部教發(fā)[1999]55號文件,省人民政府鄂政發(fā)[1999]41號文件批準,武漢冶金科技大學更名為武漢科技大學。校名為魯迅體楷書。

校訓:我校校史沿革,可上溯到張之洞在武昌曇華林創(chuàng)辦的湖北省中等工藝學堂。不僅“崇 實去浮”與張之洞的辦學思想直接有關(guān),而且“厚德博學”也是他一貫的理念。1873年9月,張之洞出任四川學政,倡導“通經(jīng)致用”的治學宗旨。為了改良學風,張之洞于1875年春創(chuàng)辦了尊經(jīng)書院,希望培訓一批“通博之士,致用之才”。他提出“非博不通,非專不精”的治學方法,認為經(jīng)學、史學、小學(指文學、訓詁、章韻諸學)、地理、算術(shù)、經(jīng)濟、詩詞、古文等都有學問,應該“無所不通”。他要求學生認真讀書,涉獵廣泛,同時又根據(jù)自己的興趣與愛好,選擇二、三門“專門精求”,“期必有成”。該院嚴格的教學制度和考試程序,使學生處于一種競爭奮進的學習環(huán)境。張之洞在其治學經(jīng)驗談中對士子提出“德行謹厚”、“人品高峻”、“立志遠大”、“砥礪氣節(jié)”等品德行為方面的要求,提出了讀書治學的一些重要原則,如“讀書宜讀有用之書”,“讀書期于明理,明理歸于致用”等。他所謂“有用”,即可用來“考古”、“經(jīng)世”和“治身心”。他還指出:“為學忌分門戶”(在學術(shù)上應破除門戶之見),都應“以躬行實踐為主”,使學者達到“有品有用”(道德文章集于一身)。在張之洞的倡導下,尊經(jīng)書院逐漸形成了“沉靜好學、崇實去浮”的良好學風。

“厚德”二字,出自于《周易》中的名句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;地勢坤,君子以厚德載物?!薄昂瘛?,即優(yōu)待、推崇、重視;“德”,即道德、品行、政治品質(zhì);“厚德”,即重視道德修養(yǎng),注重德育?!安?,即多、廣、豐富;“學”,即學習、模仿、學問;“博學”,即多學勤問、學問淵博?!俺纭保粗匾?;“實”,即實在、實際;“去”,即除掉、除去;“浮”,即浮漂、浮躁、浮華;“崇實去浮”,即崇尚扎實,去除漂??;推崇實在,除掉浮躁;注重實踐,嚴禁浮夸;提倡立足實際,反對華而不實;倡導真才實學,不要虛假作風;追求實用實效,切勿徒有虛名。

校風?:

所謂“求真”,就是“求是”,也就是不斷地認識事物的本質(zhì),把握事物的規(guī)律;所謂“務實”,則是要在這種規(guī)律性認識的指導下,去做、去實踐。求真與務實的統(tǒng)一,是科學認識論的必然要求和本質(zhì)體現(xiàn),是對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高度凝煉,也是武漢科技大學辦學一百多年來學校風氣的積淀

求真務實是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精神體現(xiàn)。從漢書中提及的“務實”、“求真”的實事求是學風,到唐代經(jīng)學家顏師古訓“實事求是”為“務得事實,每求真事也”,再到宋代理學家朱熹提出的“即物窮理”,他們所暗含的求真務實思想還僅僅指做學問的態(tài)度。到后來,王陽明提出“知行合一”命題,強調(diào)“知是行之始,行是知之成”,以及近代的一些學者對此的論述,則更多地強調(diào)對事物和規(guī)律的??!

轉(zhuǎn)載請保留原文鏈接:http://parkingblocks4less.com/a/jiaoyu/20180505/8081.html上一篇:上一篇:武漢科技大學校風
下一篇:下一篇:沒有了